時代中國網甘肅消息周秋連、張穎報道:在紀念長征出發(fā)90周年的重要時刻。由中國金榜電影人劇組發(fā)起的:第四期紅色文化宣傳員重走長征路大型公益活動,在甘肅省定西鳳城賓館舉行,“定西到延安紅色文化之旅”的啟程典禮之時,時代中國總編周秋連,時代中國網文化藝術團團長張穎等應邀出席參加并全程見證。
扮演青年時期的毛澤東;蔣灃博士(右)
本次活動總指揮蔣灃博士,副總指揮劉同春,孫阿慶,副總指揮兼秘書長馮之海及紅色文化宣傳員:谷麗燕,徐厚珍,王文,翁興珍,何平,何雪琴,朱根輝,王建利,杜平,張穎,周秋連,楊婉兒,苗金英,王國恩,丁云海,張晉衡,彭召南,劉永勝,田洪國,李琴,鄭秀玲,王際臣,布朋振,管萍,王扶寧等具有紅色情懷的30多人參與。
當《紀念長征出發(fā)90周年》紅色文化宣傳員們滿懷敬意地踏入定西這片承載著無數(shù)革命先輩英勇奮斗與犧牲的熱土時,一場關于信仰、勇氣與堅持的精神之旅悄然拉開序幕。
走紅地毯儀式將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在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中,紅色文化宣傳員們身著統(tǒng)一的服裝,踏著紅毯緩緩步入會場。儀式現(xiàn)場,氣氛熱烈而莊重。定西縣紅色文化愛心大使王扶寧女士,以她溫婉而堅定的聲音,向遠道而來的紅色文化宣傳員們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她的每一句話語,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以及對長征精神傳承的殷切期望。
隨著總指揮蔣灃先生的一聲令下,啟動儀式正式拉開帷幕。他站在舞臺中央,目光堅定,聲音洪亮地闡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要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力量,將其轉化為推動新時代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簡短而有力的話語,瞬間點燃了現(xiàn)場所有人的激情與斗志。
隨后,副總指揮劉同春、孫阿慶、馮之海及到場的全國紅色文化宣傳員依次上臺發(fā)言。他們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長征精神的內涵與價值,分享了各自對長征精神的理解與感悟。他們的發(fā)言,既有對歷史的深刻剖析,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啟發(fā),倍感振奮。
晚宴張穎演唱十送紅軍
重走長征路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長征精神的傳承者。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長征精神對于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所在。讓我們攜手并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xù)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
定西縣作為長征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站,其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革命傳統(tǒng),紅色文化宣傳員選在陽光溫柔的鳳城賓館出發(fā),不僅是對歷史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對長征精神在新時代傳承與發(fā)揚的莊嚴宣誓。
先后有4支紅軍隊伍完成了長征:
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余人,1934年10月初從福建長汀、江西瑞金等地出發(fā),歷經十一個省,行程25000里,于1935年10月19日勝利抵達吳起;
紅二方面軍17000余人,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縣劉家坪等地出發(fā),行程20000多里,于1936年10月22日勝利抵達寧夏將臺堡;
紅四方面軍80000余人,1935年3月28日在四川蒼溪發(fā)起強渡嘉陵江戰(zhàn)役開始,行程10000多里,于1936年10月9日勝利抵達甘肅會寧;
紅二十五軍2900余人,1934年11月16日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fā),行程近10000里,于1935年9月15日勝利抵達陜西延川縣永平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