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網(wǎng)消息: 湘江戰(zhàn)役是中國紅軍長征途中經(jīng)歷的一場極為慘烈的戰(zhàn)斗,八萬多中央紅軍主力,在渡過湘江之后,僅剩三萬余人。中國共產黨黨史對于這次戰(zhàn)役有一句總結:湘江之戰(zhàn),損失過半。這次戰(zhàn)斗紅軍不僅損失嚴重,而且還經(jīng)歷了關乎生死的驚險時刻,甚至今人在重溫那段舊事的時候,都能感到驚心動魄、心有余悸!
2022年8月3日資深傳媒人士、紅色文化傳承者、傳播者周秋連,從北京出發(fā)重走長征路走到桂林鳳凰嘴渡口舊址追憶,今天來到這里,面向湘江,深深地懷念和緬懷那些犧牲在整個湘江戰(zhàn)役的紅軍烈士,要讓他們感到我們沒有忘記他們,祖國沒有忘記他們。他們英勇的故事,我們一直記得,他們不朽的精神,我們一直傳承。
湘江是蔣介石為紅軍長征設置四道封鎖線中的第四條,從戰(zhàn)略意義上來說,只要紅軍沖破這條封鎖線,就可以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向目的地湘西更近一步,但誰也沒有想到渡過這條江竟是這么難!

在沖破粵系軍閥陳濟棠布下的三道封鎖線之后,紅軍所受的損失也不小,這還是在陳濟棠有意送紅軍出粵的情況下。中央紅軍的計劃是繼續(xù)向西渡過湘江,盡快抵達向西和二、六軍團匯合。但毛澤東為了大局,為了紅軍的命運,不顧當時中央左傾路線嚴重,教條主義盛行的局面,直接提出了反對意見。
毛澤東的理由很簡單,我們的目的地是湘西,那里有紅軍的部隊和根據(jù)地,蔣介石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在前面的路上設置了三道封鎖線,設得很準,都是我們的必經(jīng)之路,這就說明人家已經(jīng)知道咱們想去哪里了。如果還繼續(xù)往西走,很可能還有更堅固的封鎖線,我們將遭受更大的損失。所以,毛澤東提出改變進軍路線的建議,但遭到李德等人的直接拒絕,紅軍繼續(xù)西行。
當時的毛澤東早在第四次反圍剿之前就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雖然他名義上中華蘇維埃政府的主席,但實際上已經(jīng)不能插手紅軍的事務,更不用說指揮了??擅珴蓶|不可能眼看著紅軍往陷阱里跳,經(jīng)過三道封鎖線的戰(zhàn)斗和一路艱難行進,紅軍中很多將領都開始傾向毛澤東的意見。
紅軍這邊艱難行進,蔣介石自然不會放縱其自由前進,圍追堵截是蔣介石在紅軍長征路上不停使用的招數(shù)。首先他在紅軍的東、北、南三面安插了五路大軍,目的就是將紅軍趕向瀟水、湘江一帶。蔣介石早就知道紅軍要去湘西,所以他準備把紅軍圍堵在瀟水,合力殲滅。

不過紅軍先頭部隊的速度很快,趕在國民黨軍大部隊之前渡過了瀟水,于11月18日搶占了道縣。蔣介石調集的五路大軍規(guī)模龐大,總兵力多達三十萬人,并且隸屬不同派系,除了中央軍還有湘軍、粵軍、桂軍等等,一時間也很難統(tǒng)一調度,步調一致。不過蔣介石并不擔心,因為紅軍的前面還有一條湘江。并且紅軍渡過瀟水,等于自己鉆進了一個天然的陷阱里面。
紅軍抵達道縣之后,毛澤東在會議上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分析,國民黨的五路大軍緊隨其后,但又刻意和我們保持距離,目的很可能就是把我們趕到這瀟水和湘江之間的狹小區(qū)域。如果他們在湘江邊上提前埋伏大軍,我們紅軍主力很可能會遭遇到滅頂之災。可是博古、李德等人根本聽不進毛澤東的意見,蠻橫地駁回了他的建議,強令紅軍繼續(xù)西進。

實際上,毛澤東的顧慮是有道理的,瀟水和湘江之間的地域并不大,并且地勢相對平坦,河流眾多,不利于兵團大規(guī)模展開,又沒有險要地形可以據(jù)守。這對于人數(shù)和裝備都在劣勢的紅軍來說是很危險的,一旦敵人的大部隊跟上來,這里就是死地,就只能往唯一的生門湘江撤退。湘江岸邊又多高山,可供大部隊過河的渡口并不多,蔣介石設置的這個口袋陣不可謂不高明。
但掌握中央紅軍指揮權的博古和李德,此時最擔心的是紅軍身后那五路大軍,一旦這三十萬人追上來,紅軍不但走不了還可能被人家吃掉。所以他們一心一意地催促紅軍盡快向西前進,可紅軍的速度卻偏偏快不起來。
博古、李德等人是標準的學院派,就會紙上談兵,還聽不進不同的意見。他們借著共產國際的名號在紅軍內部發(fā)號施令,即便命令根本無法實施,也要強令執(zhí)行,否則前線將領將會受到嚴厲問責。在紅軍長征之前,李德又舍不得瑞金的那些家當,非要把所有的資產全部帶著上路,導致紅軍轉移還攜帶著大批和作戰(zhàn)無關的家具設備。并且,博古、李德等人有嚴重的教條主義思維,即使在急行軍的途中也要停下來開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式,還要追究一線官兵是否嚴格按照命令執(zhí)行的責任。由于紅軍路線大多是山路,他們的速度根本快不起來。
當紅軍進入廣西北部地區(qū)的時候,蔣介石在這里布下了一盤大棋,因為紅軍已自己進入死地,后有追兵,北有薛岳,南有周渾元,他們面前之后西渡湘江這一條路。所以,蔣介石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封死紅軍唯一的生門,湘江。而如何封,怎么封,蔣介石又有另外一番打算。

廣西是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的地盤,雖然這里山窮水惡,但也是一大片地盤,何況桂軍戰(zhàn)斗力不弱。在各地軍閥中,桂系不是最富裕的,但卻是蔣介石最為忌憚的,即便是中央軍主力和白崇禧的部隊打,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這次,老蔣想借助紅軍的力量,削弱桂系實力,并且正好趁追剿紅軍的機會把幾路中央軍插入廣西。
蔣介石的算盤打得很精明,可桂系的“小諸葛”白崇禧也不笨,這本賬很好算。紅軍在白崇禧眼里還算不上威脅,畢竟紅軍沒有跑到廣西來和自己搶地盤。這次紅軍明顯是途經(jīng)廣西而已,自己犯不著和紅軍玩命,廣東的陳濟棠最后就是干脆放棄阻擊,讓紅軍過去了。況且紅軍的戰(zhàn)斗力不弱,論實力、論裝備要強于桂軍,就算自己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一旦打起來也會自損八百。

在白崇禧看來,紅軍的威脅遠遠不如中央軍,他發(fā)現(xiàn)跟在紅軍后面追剿的中央軍部隊,刻意保持和紅軍的距離。以紅軍的速度,有時候一天才能走十幾公里,可中央軍就是不跟上去。明擺著,他們就是要把紅軍趕到廣西的地盤上,讓紅軍和桂軍打起來,老蔣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所以,白崇禧制定了對紅軍的“送客”計劃!
所謂的“送客”計劃,就是既不在紅軍西進的路上阻擊堵截紅軍,也不在紅軍的兩翼進行側擊,因為這兩種方式都會降低紅軍的行進速度。桂軍的主要任務是要在紅軍的身后進行尾隨攻擊,目的就是要催促紅軍加快速度,趕緊渡過湘江,離開廣西。

為了確保能在湘江一線堵住紅軍,蔣介石命令桂系白崇禧、湘軍何鍵從南北兩個方向調集重兵加強全州、興安一帶湘江渡口的防御。白崇禧自然是不情愿堵截紅軍的,所以有意拖延執(zhí)行老蔣的命令,何鍵也不傻,拿自己的兵給老蔣當炮灰,他也在暗中觀望。
紅軍方面負責在前面開道的是林彪的紅一軍團和彭德懷的紅三軍團,林彪的部隊速度最快。為了摸清敵情,林彪派遣自己的偵查小分隊化裝潛入全州城探查情況。偵查隊長劉忠?guī)藵撊肴葜?,發(fā)現(xiàn)整個全州城沒有一兵一卒,經(jīng)過打聽才發(fā)現(xiàn)城里的桂軍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經(jīng)撤走了。

經(jīng)過一天的偵查,劉忠發(fā)現(xiàn)不僅全州,連通興安等連綿六十公里的湘江江面上此時根本就是空的,此時過江萬無一失。于是劉忠馬上派人返回部隊報告,但由于道路難行,林彪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jīng)是11月25日,此時紅一軍團也已經(jīng)靠近湘江。湘江防線竟然空無一兵,林彪也很納悶,但他立即將這個情況上報了中革軍委。
實際上,湘江防線上無兵防守是白崇禧與何鍵有意為之。11月20日,紅軍已經(jīng)確認了要從全州、興安等地強渡湘江,為了調動桂軍的兵力,中革軍委命令九軍團向龍虎關佯攻。白崇禧自然知道紅軍的意圖,正好將計就計,在向蔣介石報告之前就將湘江防線上的所有兵力連夜撤往了龍虎關。

蔣介石才開始并沒有同意白崇禧撤兵的請求,但在空中偵查發(fā)現(xiàn)龍虎關附近有大批紅軍集結的時候才勉強同意桂軍南撤。同時,蔣介石又命令何鍵盡快調集兵力到湘江北岸補防,防止紅軍趁虛而過。這邊白崇禧提前一天就撤了,可那邊何鍵卻在陰奉陽違。
實際上何鍵是蔣介石任命的追剿總司令,一是當時湘軍的實力較強,而且紅二、紅六軍團的根據(jù)地也在湖南境內。蔣介石做了多手準備,萬一湘江防不住紅軍,下一步就要依靠湘軍的力量圍剿紅軍。并且這個何鍵和紅軍有大仇,和紅軍打起來不會手軟,紅軍也不會對何鍵手下留情。

這個何鍵是湘軍的后起之秀,為了奉承蔣介石他在湖南發(fā)動了殘殺共產黨日的“馬日事變”。并且還殘忍殺害了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毛澤東曾經(jīng)發(fā)誓要為妻子報仇。在紅軍后面追剿的五路大軍中還有兩支是湘軍的隊伍。
不過此時的何鍵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自己已經(jīng)派出了不少部隊了,這次還讓我的湘軍去打頭陣,這回付出的未免有點太多了。況且,紅軍的先頭部隊是林彪和彭德懷,這兩個人可不好對付,他們手下的部隊也是硬骨頭,要是一對一,薛岳也未必是對手。所以,何鍵接到蔣介石的命令之后,立刻發(fā)電報命令劉建緒部于1月22日進駐全州,全力防御紅軍渡江。但何鍵口頭上卻要求劉建緒將開拔時間推遲到1月26日,為的也是保存實力,放紅軍過江。

所以,從11月22日到11月25日,整整四天,湘江六十多公里的防線上,南北兩岸所以的戰(zhàn)略要點,沒有一兵一卒防守。桂軍撤了,湘軍沒來,就那么空空的任憑行人自由來往穿梭。國軍偵察機經(jīng)過幾天的盤旋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于是立即向上級做了匯報,蔣介石得保后氣得火冒三丈,馬上發(fā)電報把白崇禧、何鍵狠狠地罵了一頓。
四天的時間,湘江上沒有任何防守,但紅軍也沒有一兵一卒渡過湘江。不是因為紅軍不著急,的確是紅軍走得太慢了。實際上紅軍原計劃就是在全州前面的界首渡口過江,蔣介石、白崇禧、何鍵都看出來了,所以才有了前面那一幕陽奉陰違出空城的戲劇性畫面。如果紅軍從道縣出發(fā)后以急行軍的速度前進,短短一百六十公里的距離,三天之內定能趕到湘江渡口。但,三天的時間紅軍只走了幾十公里路。

11月25日,傍晚中革軍委下達了全軍從全州、興安一帶搶渡相間的命令,當晚11點又向林彪下達了攻占全州的命令。當天林彪率領紅一軍團火速向湘江挺進,但是由于蔣介石的壓力,湘軍劉建緒部已經(jīng)于25日傍晚接防全州城,紅軍錯失良機。林彪率紅一軍團第四、第五團于11月27日渡過湘江,但此時紅三軍團還沒有跟上。
鑒于湘軍已經(jīng)從北邊壓了過來,而負責搶占湘江渡口的紅三軍團還沒有到達,所以林彪命令耿飚率紅四團先行搶占界首渡口,待紅三軍團抵達后再交接給他們。林彪親率紅五團到距離湘江渡口二十公里之外腳山鋪構筑防御陣地,準備阻擊南下的湘軍劉建緒部。

紅三軍團的任務比較重,既要搶占湘江渡口,鋪設浮橋,又要在南岸主要陣地阻擋桂軍北上。11月28日凌晨,紅三軍團第五師李天佑部抵達新圩,此地是紅軍主力部隊通往界首渡口的必經(jīng)之路。桂軍四十四師的先頭部隊也同時抵達新圩,雙方一見面就開打。桂軍以為這應該是紅軍的后衛(wèi)部隊,所以打得很激烈想盡快刺激紅軍撤退。
但是李天佑接到了彭德懷的命令,務必在新圩堅守三天,紅五師的壓力很大。桂軍的四十四師是白崇禧手下的主力精銳,而師長王贊斌也是一員虎將,雙方打得都非常堅決。廣西的桂軍被蔣介石稱為草鞋兵,裝備很差,但桂軍士兵戰(zhàn)斗風格卻非常頑強,北伐戰(zhàn)爭中白崇禧帶領的桂系,從南到北未嘗敗績。而李天佑的紅五師的骨干也是廣西人為主,新圩的爭奪異常激烈。

新圩開戰(zhàn)后不久,同一天,林彪防守的腳山鋪也開始遭到湘軍的攻擊,何鍵先是在早晨出動飛機對腳山鋪進行猛烈轟炸,然后劉建緒率領兩個主力師向腳山鋪主陣地發(fā)起猛攻。好在耿飚率紅四團及時趕回腳山鋪,加強了主陣地的防守。紅三軍團也已經(jīng)接手湘江渡口,并開始架設浮橋。
紅五軍團的三十四師負責整個中央縱隊的總后衛(wèi),他們也在28日和桂系部隊交火,且戰(zhàn)且退跟在中央縱隊的后面。中央縱隊的左翼是第八軍團,右翼是第九軍團,在兩個軍團的護衛(wèi)下,整個縱隊在28日開始通過新圩。這一天,紅軍整個縱隊遭到敵軍的全面攻擊,但大部隊的速度依然非常緩慢。
11月29日一整天,湘江兩岸幾十公里的戰(zhàn)線上到處是槍炮聲,硝煙彌漫在桂北的高山河流之上,甚至連偵察機都很難清楚的看清地面的戰(zhàn)況。此時的白崇禧和何鍵也不得不開始和紅軍廝殺了,盡管他們到現(xiàn)在還弄不明白,為什么短短幾十公里的路程,紅軍這么多天都沒走完。這段路,就是爬也爬過去了。

紅軍的武器裝備和后勤補給都處于不利地位,他們的優(yōu)勢是在運動戰(zhàn)中取勝,但現(xiàn)在為了保障大部隊順利渡江,他們不得不依靠簡易工事進行陣地戰(zhàn)。在敵軍空軍和炮火的轟炸之下,紅軍奮勇抵抗,但傷亡逐步上升。在新圩,紅五師的傷亡報告不斷被傳遞到李天佑的手里,但他卻絲毫沒有辦法。輕傷員不能下火線,重傷員被抬下來也無法進行救治,甚至得不到及時轉移,最終落到桂軍手里慘遭殺害。
從27日林彪率紅一軍團渡過湘江,搶占渡口在腳山鋪設置防線,到29日連續(xù)激戰(zhàn)兩晝夜,整整三天的時間,湘江渡口控制在我軍手中,但是中央紅軍卻遲遲沒有抵達湘江。他們還在路上拖著那些沒用的家當,緩慢地向湘江行進。此時的林彪有點坐不住了,守了三天,一個人也沒有過江,紅一軍團其他部隊也已經(jīng)趕了過來,光華鋪陣地也在遭受敵軍的攻擊。紅一軍團的傷亡太大了,腳山鋪陣地隨時有被突破的可能。
29日,在湘江岸邊焦急等待的紅三軍團終于看到了中央縱隊的旗幟,這支大部隊終于來到了湘江邊上。當天紅軍主力部隊開始從四個渡口開始渡江,但他們攜帶著大批設備,在狹窄不穩(wěn)的浮橋上通過非常困難。從29日到30號,兩天的時間四個渡口擠滿了等待過河的紅軍,最后還有八個師的部隊沒有通過。

這個時候,紅軍兩翼和后衛(wèi)也出了問題。由于紅三兵團抵擋的壓力很大,所以中革軍委命令左翼防守壓力較小的紅八軍團折回去幫助紅三兵團。紅三軍團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調頭,但始終沒有找到紅三軍團,最后他們在水車一帶遇上了紅九軍團,此時他們才得知大部隊正在過江,紅三軍團也到前面去了,于是跟在九軍團后面向湘江挺進。
就在紅八軍團行進途中,桂軍的一個團突然插到九軍團的背后,將八軍團攔住。按說桂軍一個團的兵力擋不住七八千人的一個紅軍軍團,但是八軍團是長征出發(fā)之前臨時招募的新兵,很多人根本沒開過槍。所以,當他們遭到桂軍的突然襲擊之后,頓時亂作一團,軍團長周昆的指揮系統(tǒng)也突然崩潰,根本無法下達命令,八軍團被桂軍當成了活靶子,任人宰割。
眼看自己的部隊被敵軍隨意射殺,周昆此時已經(jīng)沒有辦法組織反擊了,最后,他命令部隊解散,部分建制從各個方向向湘江突圍,結果上萬人的八軍團僅僅組建兩個月,就在湘江南岸全軍覆沒。渡過湘江之后,殘兵歸建不足一千人。
11月30日晚上,林彪、聶榮臻等人聯(lián)名向中革軍委發(fā)了一封電報,請求部隊連夜過江,因為1號他們估計就守不住了,一旦敵軍突破防線,就可以順著桂黃公路直達湘江岸邊,紅軍有覆頂之災。1號凌晨,軍委復電,命一軍團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務必為紅軍總隊爭取到這最后一天的時間,勝者勝,敗者亡,別無他法。林彪無奈將防線撤至白沙河、夏壁田一線,在平原上一字擺開梯次阻擊敵軍。此時,紅一軍團已經(jīng)傷亡過半,湘軍后續(xù)還有大批部隊源源不斷地投入戰(zhàn)斗。
負責后衛(wèi)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在陳樹湘的帶領下奮勇阻擊敵軍,30號他們接到命令讓他們向東沿直線支援新圩的紅十八團。但是當時新圩已經(jīng)失守,并且軍委給出的路線錯誤,導致當陳樹湘率領部隊到達新圩后,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三十四師已經(jīng)被敵軍完全阻斷在了南岸,已經(jīng)來不及向湘江撤退了。
1號紅軍主力開始拼命強渡,桂軍的部隊已經(jīng)突破了界首防線,來到湘江岸邊與守衛(wèi)部隊展開激戰(zhàn)。湘江江面上頓時被槍炮打得像沸騰了一般,正在搶渡的紅軍遭到敵軍猛烈的火力攻擊。大批紅軍戰(zhàn)士受傷墜入江中,橋上的紅軍根本來不及救護戰(zhàn)友,只能拼命向對岸狂奔。
當時的湘江被染成了紅色,槍炮聲慘叫聲撼天動地,這一天紅九軍團和紅八軍團殘部也向潮水一般往湘江渡口涌來。湘江渡口一片混亂,但此時軍委仍然舍不得丟棄那些沒用的破爛,戰(zhàn)士們不得不搬著沉重的設備在擁擠的人潮中,冒著呼嘯而過的子彈緩慢過江。
12月1日下午,紅軍主力終于全部通過湘江,但這時的湘江已經(jīng)血流成河,紅軍戰(zhàn)士的尸體堵滿了下游的江面。過江的紅軍一路痛哭,悲痛之聲延綿數(shù)十里。湘江兩岸的百姓看著慘死的紅軍,忍不住痛哭流涕,從此湘江上下開始流傳:三年不食湘江魚,十年不飲湘江水!
湘江一戰(zhàn),八萬紅軍折損大半,過江之后僅剩三萬余。紅軍以慘痛的代價渡過湘江,跳出了蔣介石的圍追堵截。此戰(zhàn),紅軍精銳一軍團損失過半,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險些被俘;紅五師李天佑部損失大半。紅八軍團幾近全軍覆沒,后期被取消編制;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被阻隔在南岸,師長陳樹湘率隊調頭返回湖南,結果被敵軍分散截殺,全軍一千余人僅三人生還!
湘江戰(zhàn)役是整個紅軍長征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zhàn)斗,也是教訓最為深刻的一場戰(zhàn)斗。此后,但此戰(zhàn)也為紅軍打開一線生機,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李德、博古等人的軍事指揮權被剝奪,毛澤東重新回到權力核心。中國工農紅軍和革命也開始回到正確的方向上來!